盐津县:三举措汇聚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资料图)

为汇聚攻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盐津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将强基础、育人才、促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真正把组织效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

建强组织领导,推动干部下沉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司其职的“抓谋划、找问题,抓落实、抓整改,抓监督、抓通报”“三个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建立落实一月一预警、一月一排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报告等“五个一”工作机制,充分运用盐津县“4+2”农村社会治理平台,形成“线下线上”相结合、“网格网络”同发力格局,坚决不让一户返贫致贫。坚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锻炼;因村派人、尽锐出战、科学组队,抽调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指挥长)。 

强化招才引智,助推产业兴旺

积极引进养殖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成立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依托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及对口帮扶资源,开展技术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集中攻关技术瓶颈,带动本土人才培养360余人次,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联合,育种、畜牧、兽医专业体系配套的专家人才队伍,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人才技术难题。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归雁兴盐行动”,引导在外优秀人才通过人心回归、智力回归、投资回归等方式,助推盐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自然资源、养殖产业等行业系统人才、市外优秀人才回归乡村,带动本土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进一步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发展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聚焦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不断加强党组织引领作用,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努力在组织化程度、科技化水平、精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上下功夫、出成效,持续推进以肉牛、乌骨鸡、竹子为代表的“3+N”富民产业发展。注重新机制和老方法的有效结合,探索实践“党建+集体经济+供销”发展模式,通过党组织引领、基层供销带动,实现“集体经济+供销+村组干部+农户”利益联结绑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信息来源:“盐津微党建”微信公众号

平台编辑: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