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感,强推封神1
今天晚上去看了《封神》,我的评价是非常满意,完全值回票价。首先,我个人认为即便看了原著和一些相关封神演义的电视剧,其实也完全不影响对这部电影的观感,故事内容的主体框架是不变的,但是电影在细节处做了改编,再配合优秀的特效和演员的演绎,其实还是很有新意。
其次是里面蕴含了大量精髓的中国文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兄弟情,父子情,母子情,臣子情以及极少极少的爱情线,孝与忠都体现的很好。而且整部电影气势磅礴辉煌,很有人们提起华夏,就有那一种无法用言语述说的感觉,完全不逊色于《指环王》,但《指环王》带给我的感受和《封神》带给我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这种感觉中国人去看应该很明显能察觉出不同,因为处处透着华夏文化的味道。
服饰细节方面也很用心,不说那些制作精良的盔甲刀剑,就连那些主要人物身上的披风都很有考究,我发现披风上面的纹路似乎根据是青铜器上面的纹路制作的,但具体是叫纹路什么,我不清楚。还有那些房屋构造,都是很用心了的。还有一出细节,申公豹用摄魂术时画出来的符咒,我不懂道家文化,符咒上的纹路具体是什么也不清楚,但黑色符咒浮现时,有些像是甲骨文里的人字,再配合摄的是人的魂,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还有很多细节就不说了。
(相关资料图)
当然,这部电影肯定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有些人认为剧情有些突兀薄弱,可能是因为时间限制,有些情节剪了,显得有点转变僵硬吧,但其实我个人感觉并不僵硬,剧情有头有尾,开头呈现了大气磅礴的战斗场面,气氛烘托到位了,然后开始来一些平缓情节,中间时不时夹杂一些刺激情节,最后又是来一场大气炫特效的战斗场面刺激观众情绪,我觉得这是电影常规操作,并不觉得有啥。还有音乐方面搭配的也很好,片尾曲的歌很大气,很好听,歌词写得也很优秀。
而且很多人似乎忽略了这是部系列电影,第一部肯定是要为后面的剧情进行铺垫,所以有些地方必须埋伏笔,必不可免导致有些地方情节感觉薄弱,有些人物就是要后面出来,所以电影最最后出场的商朝那几位只是出来露个面震个场,让观众期待第二部,第二部又会陆续出现那些经典人物,肯定也是有很多大场面,不管是剧情和特效按道理来说都是要比第一部更进步,我很期待,但最宏伟的震撼人心的场面肯定是在第三部,就跟指环王一样,最后诸神之战。当然或许有些剧情可能真的有问题吧,我看不出来,因为之前也没多关注过封神和流浪地球的制作,所以也不知道有那些情节都被删了,受时间限制,有些情节被删除虽然感到非常可惜,但没办法,我相信电影的主创团队后面的制作都会更优秀。
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有些地方以倭代华,例如苏妲己的妆容,不觉得像日本,如果非要说原本的眉毛上又贴的两片红色的短眉(或者化?没看清楚)是日本的面妆我觉得可笑,日本很多地方就是学的中国,后来自己稍微改了一点,再大肆宣传就变成自己的了,我不清楚商朝女子的妆容是怎样的,但苏妲己的眉妆有些像中晚唐的桂叶眉,因其形状短而宽阔,像桂树上的叶子而得名,《簪花仕女图》就是这种桂叶眉。
日本奈良时代在唐朝时期学了中国那么多文化,以唐朝审美为自己本国审美,女子妆容也是学唐朝,抄了一个眉妆不是很正常?后来平安时代才开始开创自己本国审美,以物哀为基调,但很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即便再改,还是有些地方像中国。中国那么多优秀文化,就比如朝代的妆容服饰,就缺在宣传方面,很多本来是自己的文化,就因为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被其他国家偷去,大肆宣传,耳濡目染,不仅是本国人,其他外国人也以为是日本的。
至于说苏妲己的脸也敷得很白厚重像日本的艺妓妆,但日本的艺伎白面妆也是学唐朝时期歌伎的妆容,这种习惯一直保留在现在,很多传统戏曲的旦角还是会敷上厚厚的白粉底。
而且我个人并不觉得苏妲己的妆容偏白厚重啊,就刚刚好,因为苏妲己出现的场面环境多是暗色调,所以面白一些要明显,而且演员眼妆妖艳,再配合一些妩媚动人表情,面白一些反而更添严肃庄重,反正我是没看出来哪里有以倭代华。这部电影很多地方都很考究,主创团队也是走了很多博物馆考究进行研究,花了那么多心血,再加上这部电影到处蕴含的都有华夏文化,肯定是有野心想呈现一部独属于中国文化的神话史诗电影,做好了是可以载入中国影史的,完全没必要掺和一些日本的东西,摸黑这部电影所有制作人员的苦心,更何况日本就喜欢偷中国文化,很多地方就是学的中国,稍微改一点细节,再改个名就是自己的了,所以我不认为有什么地方以倭代华。
我个人觉得封神的票房比拼应该是和流浪地球的票房来拼,超越不了没关系,正常,但不应该逊色很多,连《满江红》这样的剧都能狂赚40多亿,当时还恬不知耻地偷票房,《封神1》完全吊打,不管是特效和剧情,还是主创团队的制作都很用心,比起某些人连岳飞的《满江红》都背不出来,呵,笑死。看完只感觉血赚票价,即便后面票房没那么高,但完全不影响这部电影的价值,绝对可以载入中国影史了。
最后感谢《封神1》电影的所有主创团队和工作人员,贡献了一部这么优秀的电影,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希望团队后面也一样能尽心制作,如果这个系列做好,真的,不仅载入中国影史,完全也可以载入世界影史,真的很期待世界史诗神话影视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中国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式审美完全值得弘扬。
还有一些人所说的服饰不够还原,现代风很重,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这部电影细节出都体现了商朝文化,人物身上的披风纹路也是仿的青铜器纹路,刀剑制作也很精良,铠甲很精美,上面有些纹路也很考究,头盔还镶玉,我觉得很华美,而且这是根据封神小说来创作的,是神话史诗,虽然大致内容是套了商周历史框架,但其本质其实是架空,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神仙和妖怪,所以在服饰细节制作上不仅要还原历史,还应该要融合传统的中式审美,要不然如果全部细节各方面真的都按照商朝的服饰来制作,肯定没有那么好看,不是审美不行,主要是当时的服饰和色彩运用受限于时代,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呈现出神话史诗感,因为这部电影主要不是还原商周历史,而是展现中国封神演义里的神话故事,开创中国的古代神话史诗。至于看到有些人说什么梗都是什么营销手段,我个人觉得这很正常,那么多一般的电影和电视剧,甚至很多烂片都铺天盖地的营销,然后狂恰烂钱,这部优秀的电影为啥不能大力宣传?我还觉得它宣传的不够呢,按照这部电影的实际价值,票房应该是与流浪地球的票房相媲美,因为都具有中国影史的开创性意义,只是类型不一样而已。目前19亿的票房完全配不上这部电影。但等后面在影视平台上映后,很多现在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后面看了这部电影,肯定会去影院支持第二部的。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
而且也有人说演员问题,我觉得有些是有问题的,比如那几个出现的神,给我的感觉没有那么严肃神圣,也可能是因为黄渤、陈坤、冯绍峰他们的脸我太熟悉了,有点带入不进去,而且我个人觉得也没有那种神仙的感觉,比不上西游记里的那些神仙气质。刚开始姜子牙的出场时,看到是黄渤演的,有点惊讶和失望,黄渤演技绝对是达到标准了的,但是与我想象中的长身玉立,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完全不符合,但看到后面也能理解为什么选黄渤来演姜子牙了,因为整部电影不仅需要严肃的剧情和场面,还要有一些诙谐逗笑的情节和场面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因为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观众,有些观众就喜欢看一点搞笑的情节,不喜欢整部电影都是一个基调,感觉没意思,不喜欢看这类型的就感觉看着难受,所以选了黄渤来演姜子牙,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各方面来说,这部电影真的很优秀,明显能看出制作团队用心了的,对于这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电影,其中的瑕疵我是能包容的,不觉得有多大问题,只希望第二部和第三部主创团队制作能更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