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高铁寻美荔波探秘山水
8月9日一大早,贵阳游客杨阳和朋友满怀期待地从贵阳北站乘高铁前往荔波,踏上一段寻水之旅,原来4小时的路程被缩短至1小时,让她感到旅程便捷的同时,旅途也更舒适,眼前的荔波美景更是宛若瑶池般美丽,“碧波荡漾,绿水盈盈,这大概说的就是小七孔吧。”杨阳感叹。
立体交通网络形成
(资料图片)
这是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开通运营的第二天,和杨阳一样,在贵阳高铁站乘车前往荔波的游客络绎不绝。高铁的开通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享受“荔波风光”的便利,更让18万荔波人圆了“高铁梦”。
荔波小七孔。
从经济层面来看,高铁的到来让荔波的朋友圈将更加广泛,高效、快速的出行方式将重新定义荔波“1小时通勤圈”“2小时生活圈”“8小时交通圈”,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速流动,进一步强化荔波与粤港澳、北部湾、湘川渝等地区的沟通联系、景区联动和资源共享,助力荔波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共享区域发展红利。
对荔波而言,高铁开通带来的“磁石效应”,将有力吸纳沿线游客,显著扩大客源半径,联动引起游客“量变”,进而推动“假日游”向“平日游”转变、“旺季游”向“四季游”转变,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断桥飞瀑
“正搭乘贵南高铁贵荔段开通和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东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加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荔波县委书记叶霖看来,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荔波构建起公路、高铁、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成为连接黔桂两省的重要枢纽和贵州南下出海最近通道上的关键节点,群众、游客的出行选择将更加多元便捷,荔波的旅游市场也将更加活跃。
资源禀赋优势凸显
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这里有1个5A、1个4A、9个3A级景区集群,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鸳鸯湖
走进荔波,在寻山问水中领略“青山如黛,绿水生烟”的秀美风光——
荔波是集山、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精华。畅游大小七孔,观赏古朴幽静的七孔古桥、林溪交错的水上森林、倾泻而下的翠谷瀑布、绿如翡翠的鸳鸯湖和幽蓝深邃的卧龙潭,置身“烟缦轻纱”的山水画卷,宛若人间仙境;探秘喀斯特地貌,俯瞰延绵天际的锥状峰丛,在茂兰自然保护区中品类万物,探秘鬼斧神工的溶洞奇观与宽阔无边、峰峦叠翠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戏玩水春河漂流,体验“十三道浪,七重滩”时而柔若轻纱、静若平潭,时而奔如射箭、湍浪翻卷的激情漂流;到访村落古寨,邂逅古朴神秘的瑶山古寨,踏足尧古布依寨的石板小路、大土苗寨的鸟鸣深涧、水葩水寨的田园阡陌之间,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恬静,做“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逍遥客。
走进荔波,在时序轮转中感悟“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灿烂文化——
荔波的红色文化光辉熠熠,有邓恩铭烈士纪念馆、黎明关抗战旧址、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等12个全国革命遗址;荔波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有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水族“卯节”等民俗节日,还有布依族傩戏、水族角鼓舞、苗族芦笙舞、瑶族猴鼓舞等非遗项目;荔波的“牛三样”菜系、瑶王宴等特色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垂涎。
水春河景区
“高铁将让更多人感受荔波之美。”网友@青春不打折表示,乘坐便捷的高铁游览荔波,“快旅慢游”的体验非常棒。
借力高铁助推经济发展
荔波地处贵州高原南部,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少数民族占94.54%,森林覆盖率达71.9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8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游客到贵州旅游的必打卡之地。
卧龙潭秋色
据了解,近年来,荔波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旅游产业化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2014年起以来,该县综合测评连续七年位列全省同类县第一;今年以来,该县接待游客达1400多万人次,同比增幅42.03%,旅游总收入达137亿元,同比增幅47.37%,荔波旅游产业实现强劲复苏,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为荔波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金秋8月的荔波山水秀丽、夏风清凉,正适合出游度假、康养身心。荔波做好了迎接如潮游客的各项准备,邀请海内外游客到荔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鸳鸯湖
叶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荔波将积极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加速各类资源要素聚集,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做足“资源、客源、服务”三篇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将荔波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让旅游资源“热”起来,让发展动能“强”起来,真正把“高铁通道”建设为“经济通道”,把“过路经济”转化为“落地经济”。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翟颖沛
编辑/赵怡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