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资讯】今天最新消息 对话中青年海派艺术家:东学西“技” 西学东“意”
中新网上海8月29日电 题:对话中青年海派艺术家:东学西“技” 西学东“意”
【资料图】
作者 浦帆
“中国画更多在图像、造型、工艺等方面借鉴西方画,而西方画更多借鉴中国画写意的精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东华大学艺术生硕士生导师李言告诉中新网记者。正是这样一种敢于借鉴、乐于学习、互相包容的精神,铸就了海派艺术家们海纳百川的特质。
上海自开埠以来,西学东渐,中外交汇,大批优秀书画家云集浦江。先有赵之谦、任伯年、蒲华等为代表开宗,复有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等继前贤而发扬。承上海经济繁荣之地利,迎西方文化东来之天时,遂成书画精英汇聚大观,渐成和而不同之艺坛重镇,后人称之为“海派”。
近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海上新经典·中国书画作品展”举办,10位沪上中青年书画家们的近50幅作品在此展出。展览虽难称宏富,但也可反映出当今沪上中青年书画家们,在深入生活和自身体悟中,表现出的极富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追求个性风格的艺术实践,无论花鸟、人物、山水,每幅作品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贺兰山作品《桃花潭》 浦帆 摄展览现场,一幅水墨画描绘了一汪潭水,潭水上泛起的涟漪与四周环绕的小桥、小楼、小山形成动静结合之态,为画作添上一丝生动。这是出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贺兰山之手的写生作品——《桃花潭》。
贺兰山告诉中新网记者,《桃花潭》虽是一幅写生,但其实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画面好像是俯视的,但我其实没有坐那么高。如果照实画的话,就体现不了自己对画面的主观处理,和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不相符,说的直接点就是‘没有味道’。”
这便体现了中西画在传统脉络上的差异。李言表示,西方画家非常重视写生,但只画看得到的事物;中国画家则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记忆,虽然绝大部分古代画家也强调“师法自然”,但只是饱览名山大川,回家以后凭借记忆下笔,画家的主观处理为画作增添韵味和趣味性,体现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有些画家开始关注到东方绘画,开始学习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也开始画想象到的东西,于是如印象派之类的流派开始慢慢出现。”
参展艺术家合影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供图西方画家学习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同时,中国画家也同样受到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基本上可以说所有的画家目前都受到过西方素描的训练。”贺兰山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当代艺术家的阅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萨特、加缪、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传入中国后,使得艺术家们的知识结构也产生了变化,这自然也就对笔下的画面造成影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车鹏飞表示,以色彩为例,虽然中国画也很重视色彩的运用,但在色彩体系的研究上不如西方画家,所以学习过西画的中国画家在色彩的运用和理解上就能更透彻一些。
成长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艺术风格追求也不同,这就是目前中青年海派艺术家们的真实写照,李言将其概括为“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贺兰山将其总结成“契约精神下的互相尊重”。总之,正是这样一批接受当代中外美学思想薰染的艺术家们,用他们传统韵味与现代范式相结合的笔墨,传承着海派特色,并走向新理念和新水平。(完)
【编辑:王昊】